在过去十多年里,中国在大气污染治理和温室气体减排方面付出的努力正规配资平台推荐,全世界有目共睹,而中国在绿色可再生能源领域取得的发展,以及这给全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巨大的正面意义,更令世界称赞。
然而,一些西方媒体却抛出荒谬言论,宣称中国对世界做出巨大贡献的大气治理和减排工作,反而在“加速”全球变暖。有西方媒体还想趁机向中国兜售一种争议很大、副作用明显的“应对办法”。
对此,多名中国学者予以直接反击!
近日,英国的《经济学人》杂志就在一篇报道中,抛出“中国的空气质量改善,加速了全球变暖”的荒谬论点,还在标题中进行了突出。
笔者观察发现,这家英国媒体是在一个讲述中国通过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的成绩和前景的专题报道中,塞入的这篇文章。但由于其专题里的其他文章都是相对客观肯定中国成绩的,这篇突兀的文章,便给人一种该媒体似乎是出于西方政治正确而在找“平衡”的观感。

这篇文章除了标题荒唐,本身写得也相当拧巴,一方面它要表达大气污染物中的硫化物气溶胶能反射太阳辐射,中国清除掉它们会导致地表升温、加剧全球变暖,但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认硫化物气溶胶对人体有明显害处,中国的治理在维护生命健康上有积极意义。

在专业学者看来,这篇文章的科学漏洞相当明显。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全球气候治理研究主任胡彬表示,首先,硫化物并不能逆转全球变暖,《经济学人》文章所宣称的硫化物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其实只是把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之前的升温效应,一定程度上隐藏了起来;其次,硫化物是导致酸雨、硫酸盐气溶胶的主要原因,严重危害生态系统、建筑和人体健康,中国治理硫化物的行动本身是正确且紧迫的。
“所以从这两点来说,中国做的都毫无问题,”胡彬说。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博士研究员魏科,曾于今年7月29日在中科院官方科普平台“科学大院”上发表文章,驳斥过“中国治理大气导致全球变暖加速”一说。当时是因为有另外一家西方媒体也抛出了这一观点,魏科分析指出,全球变暖之所以变得如此严重,根本原因是由于全球温室气体的大幅增加,而大气污染物中的硫化物对阳光的反射,带来的只是一种“阳伞效应”,遮掩了原本温室效应狰狞的面目,空气治理不过是让温室效应真正的危害显现了出来。
魏科还指出,由于工业污染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是和硫化物一起排出的,且温室气体的温室效应要比硫化物的“阳伞效应”持续时间长得多,所以治理工业污染,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是正确的。
此外,魏科表示,目前学术界一些对于硫化物和全球变暖关系的研究,本身是为了更科学地搞清楚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的真面目。如果有媒体据此认为“中国减少空气污染导致全球变暖加剧”,这就是别有用心了。

至此,《经济学人》的文章所宣称中国治理污染导致全球变暖的说法,显然是不科学的、错误的。
不过,除了错误地指责中国治理大气污染“加速”全球变暖,《经济学人》的文章还在文中向中国兜售起了一种目前存在很大争议、副作用明显的全球变暖“解决办法”。
该媒体宣称,曾于1995年获得过诺贝尔化学奖的荷兰大气化学家保罗·克鲁岑提出,既然硫化物可以反射阳光,一定程度上降低地表温度,那么可以考虑人为向平流层注入适量的硫化物,从而在远离人类的高空中形成气溶胶,以抵挡太阳辐射,给地球降温。

但这个《经济学人》口中对人危害“很小”,认为中国可以推进的方案,在科学界却存在着很大争议。有学者告诉笔者,该方案在伦理道德和对生态系统的连锁影响上都因为风险和副作用明显而争议很大,缺少可行性。
《科技日报》2018年的一篇文章也指出,有科学家分析发现,向平流层注入硫酸盐气溶胶的做法,极有可能影响海洋循环,并降低陆上降雨、改变区域性和季节性温度模式。
“根据人类目前对气候地球工程影响的评估,此类工程的可信度无法完全保证”,该报道写道。
元鼎证券_元鼎证券登录入口_配资平台查询提示:本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网站观点。